您当前的位置: 汽车口碑网 > 教育 > 2020年“加强学科教学融合,实施精准教学研讨会”在宁举行

2020年“加强学科教学融合,实施精准教学研讨会”在宁举行

发布日期:2020-12-01

11月27日-28日,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智慧教育研究分会、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办,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南京鼓楼高新区管委会承办,伊顿纪德品牌等单位支持的2020年“加强学科教学融合,实施精准教学研讨会”在南京鼓楼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校长老师共同聚焦智慧教育、数字化学习,探寻“互联网+”背景下未来课堂教学创新方向、研讨提升学科素养的教学新思路,探索精准教学新路径,推广成熟优秀的创新教学模式。

突破瓶颈,技术重构学校教育生态

“要开展有魂的教育信息化。魂不在技术,而在于真正准确诊断教育问题,在新条件下构建解决问题的体系。”教育部数字化学习中心主任钟绍春提出智能时代应由产品、技术应用转为教育新模式的建设。智能时代课堂教学创新包含分层面教与学的模式、构建课程教与学路网体系,重构课堂教学组织架构,应用技术有效支持教与学活动实施,建立课程图谱及学习质量分析体系。

立足风险社会视角,江苏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倪娟通过对《未来学校: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定义新的教育模式》《2020地平线报告》等全球知名教育报告梳理和归纳,提出“以人为本,技术赋能”“线上线下促进个性化学习”“教学内容既突出科学教育,也要加强社会情感教育”“教育资源上体现类型上创新”“教育机会注重公平”等疫情时代基础教育发展的八大趋势。

“随着以云、大、物、智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技术开始对空间进行再塑造,教育理念、模式迭代,学校体系被重构。当技术增幅了场景效能,学习者就从低频学习走向了高频学习。” 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潘东标提出后“疫情”时代智慧校园建设新命题——技术赋能教育,场景开启未来。

疫情期间,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智慧教育研究分会秘书长周龙军等教育专家撰写的《“停课不停学”,当今世界最大规模的在线教育——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中国实践探索为例》集中展示了中国教育信息化近三十年所取得建设成果。周龙军秘书长提出教育改革一定要通过严谨的教育研究和实验,教育人应提升循证研究的能力,基于数据,精准判断改革的有效性。

技术赋能,探索未来学校变革多元路径

如今智慧化校园已是未来趋势,如何利用技术与教师的能力素养,促进教学变革,推进真实、深度学习?校长、老师们带来了“互联网+”技术下“精准教学”的一线案例。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在“鼓楼e学校”的框架下,将大数据精准教学应用到教与学中,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分析,提供“出题组卷分层教学+个体学情实时跟踪+个体化作业漏补缺+课堂精准讲评辅导”个性化教学方案,通过错题反馈、薄弱知识点补偿练习及在线课堂课后讲解等个性化学习提升方案,让教从模糊化、同质化到精准化、个性化,学从被动式、盲目化到定制化、智能化。

扬州市文津中学王军文校长介绍了文津中学所做的 “超市式”、“问诊式”“互动式”三类支持个性化自主学习的在线辅学。这是基于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互联网+差异化导学的校本实践” 的深度研发,向课外、校外延伸,为学生提供免费的课后在线学习辅导方案,通过让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享有更适合的资源和辅导,满足学生差异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早在5年前已利用大数据辅助教学,现在除了基于数据的顶层设计、学业质量分析等外,还基于“三环”精准教学备课体系与学生个性化资源,通过对学生一对一精准分析,明确成长发展路径。

乔布斯在若干年前提出疑问“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但是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疫情为“互联网+教育”的变革按下加速键。场景转移、技术助力、模式变革,一场聚焦数字化教育发展的浪潮正狂袭而来。但是,数字化教育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化工程。技术如何让教育回归真正的“教”与“学”?如何让技术实现人类的潜力生长?如何通过技术让教室、学校变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在本次研讨会中,各位专家、校长、老师给出了自己的实践与思考。